时间:2024-02-01
球王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党中央对我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对新型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
这里的“新形势”,一是指国际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新态势。国际上,美国企图在意识形态、国际经济、政治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构筑意识形态“新铁幕”;在国内,“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球王会。
二是指党中央对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顶层设计和新的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以及“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三是指媒体深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革命球王会、元宇宙等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为新型主流媒体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闻舆论“四力”工作顶层设计的内部逻辑,源于主流媒体服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早日实现中国梦以及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实际需要。因此,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好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才能做好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建设这篇大文章。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一种该理论的同一性不存在于该理论所拥有的任何特定命题中,也不寓于一种理论的作者的意向中,而在它的结构中,在它提出问题的方式中,就是说,在它的‘理论框架’中”“一切都取决于总问题的性质,因为总问题是组成成分的前提。只有从总问题出发,组成成分才能在特定的文章里被思考。”
习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9年1月25日,习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讲话中提出:“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可见,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中,是将“四力”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宏观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高屋建瓴地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宏观研判。
提高新形势下的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的总体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建构“四个体系”、回答“三个问题”、做到“三个结合”(如图一所示)。
贯穿“一条主线”是指以“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建设”为主线。要做好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建设这篇大文章,首先需要把握好“四个体系”。一是概念体系,包括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的概念体系、舆论—新闻舆论的概念体系以及“四力”概念体系。二是指标体系,包括现有的指标测量体系、重构的指标体系和创新的指标体系。三是方法论体系,即结合传统的行之有效的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方法。四是创新体系,包括体系创新、概念创新、方法论创新和对策创新。
作为中国各项事业改革的重要逻辑,“顶层设计”是由中央政府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对改革任务进行统筹规划,调配资源,以高效实现目标。
顶层设计的特点有三:一是顶层决定性,二是整体关联性,三是可操作性。第一点自不待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四力”和新型主流媒体的顶层设计都是出自中央的最高决策层。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是党和国家历史上首次由亲自主持召开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正是在这次会上,习提出了新闻舆论“四力”。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值得关注的是,他在以往“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基础上,又加了“引导力”,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新闻舆论“四力”的顶层设计。
习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由此可见,在顶层设计中,新闻舆论工作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球王会,尤其是对于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极端重要性,因此,提高新形势下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事关舆论引导新格局和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计,因此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为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先后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遵循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使得新形势下提高“四力”的要求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对空言说”,而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工作指针。
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几个概念独立运行又互相连结,共同构成一个由顶层设计统帅的概念体系。“四力”建设从属于国家“软实力”建设,同时共同构成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概念体系内部,抓好“新型主流媒体”这个纲,新闻舆论和“四力”才能有所依附,“四力”建设才不会落空。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四力”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球王会。其开放性体现在,我国的新型主流媒体尚在建设之中,新问题、新经验与新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必须持续不断地与其他媒体或社会系统交换信息与能量。只有秉持开放的观念,才能不断丰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将这一系统定位于“巨系统”,是为了强调在这一概念体系中,各个概念及要素之间的层级关系。
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的概念体系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制图:脱润萱)
承载主流意识形态是所有主流媒体的核心内涵;经过数字化的转型而具有融媒体特性是其基本特征;在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具有新的角色,则是“新型主流媒体”之所以“新”的核心内涵。2014年8月18日,习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可见,与传统的主流媒体相比,新型主流媒体之“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形态多样”——多媒体、多平台、多元呈现、多元表达;“手段先进”——运用大数据、算法、融媒体技术甚至“元宇宙”助力主流媒体创新;“具有竞争力”——在内容生产球王会、社会效益、品牌传播等方面独树一帜,依靠提高“四力”在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这三个标准来衡量,当前,我国中央、省级的主流媒体通过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中央厨房”建设,大多已完成从传统主流媒体到融媒体的转变,可以被称为“新型主流媒体”。但是,正像“媒体融合”与“媒体深度融合”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新型主流媒体”的概念也有层次之分、水准之别。形式上的“新”似乎不难;但要做到内涵上的“新”,则是一个需要全面统筹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了解新型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新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其次要了解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具有新的生产力,也就是强大的传播力和引导力,真实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这“四力”既是国家的软实力建设所系,同时也是媒体的竞争力所在。
新闻舆论是指经由新闻媒体或新闻发布机构表达的意见或引发的社会舆论。“新闻舆论”与一般社会舆论的区别,就在于它对新闻媒体或新闻发布机构的依赖。在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社交媒体平台账号、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都会向社会传达一种“代表性的意见”并引发社会舆论。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其导向性和监督性。因此,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能力,就成为考察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指标。基于“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本文的论题也涵盖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在国际舆论场中影响力。
“四力”是新闻舆论的固有属性,也是新型主流媒体竞争力大小的衡量指标。它们涵盖了新闻舆论在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公众和获取公众信任等方面的内容,属于“软实力”的范畴。
新闻舆论“四力”之间互相联系,交相为用。一方面,传播力是根本、公信力是基础,引导力是关键,影响力是结果;另一方面,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又有助于影响力的实现;影响力反过来又会建构公信力;公信力则有助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实现。只有廓清和正确理解这些辩证关系,才能纲举目张,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型主流媒体首先要利用媒体融合的手段,提高传播力这个“生产力”,改善引导力这个“吸引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影响力这个“软实力”,提高“公信力”这个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提高“四力”的题中之义。习认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他对新闻舆论工作创新提出具体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习有关创新的论述中,还体现出创新的另外一个原则,那就是中西融汇。2016年5月17日,习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近年来,学界对西方的创新理论引入、借鉴颇多,尤其是对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提出的“维持性创新”“颠覆式创新”以及他与豪恩(Horn)和斯泰克(Staker)提出的“混合创新”予以了特别的重视。但是,业界和学界对于我国本土的创新理论总结与运用不足,尤其是对张岱年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论”缺少必要的重视。
“文化综合创新论”由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提出,又称“辩证的综合创造”。它强调“抛弃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僵固思维模式, 排除盲目的华夏中心论与欧洲中心论的干扰,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下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进行科学分析和审慎筛选,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发扬民族的主体意识, 经过辩证的综合,创造出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化。”
该创新理论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一个创新的事业”论断,强调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方面的优点综合起来,“创新出一种更高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中西融通的“新的文化体系”,“创新意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为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是人类文化史上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新文化”。
在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研究中运用这一创新理论,一方面意味着善于“向外看”,不断汲取西方的创新理论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意味着更加重视“向内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具体来说,就是既善于借鉴西方的传播技巧、叙事技巧以及传播力和公信力的研究成果,又善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问题”。
提升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既要做到“创新为要”,又要做到思维创新为先。在具体的创新、扩散过程中,善于将“思维融合”与“东西融合”这两个“融合”结合起来。前者意味着用“融合思维”代替片面的“互联网思维”;后者意味着既立足中国当下的社会情景,同时又具有全球战略意识。在这样的创新策略指导下思考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的创新策略,就能充分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做到四管齐下,发挥“四力”体系合力;内外兼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舆论场;固本培元,有效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守正创新,切实提高影响力、公信力;融通中外,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