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球王会“上海2035”规划将上海的目标愿景表述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因此,上海城市更新更加关注城市功能与空间品质以及历史传承与魅力塑造,促进空间利用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
上海城市更新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旧区改造;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导向的再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2000年年初至世博会期间的城市有序更新;2010年以来城市的有机更新。在面临城市转型压力和土地资源紧缺的双重挑战背景下,新的经济形态逐渐代替以规模扩张为增长点的旧有城市经济模式。上海城市更新方式有所转向,由“拆改留”转向“留改拆”,由外延扩张式转向内涵式、渐进式。同时,随着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上海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持续建设,球王会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智能化、生态化正在赋能城市更新中的“精细化”建设与管理。上海城市更新正在逐步走向精细化运营时代,步入智能、生态“有机更新”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作为实现城市有机更新重要前提和手段的规划设计,已经不局限于规划设计本身,而是融合更多内容的、外延及内涵更丰富的系统化工作,可以称之为“规划设计+”的规划设计新模式。这是能在当前存量发展背景下真正行之有效的、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设计方法。只有与政策、理念、运营等内容更好地协同,才能做出有大局观、有灵魂、有人情味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政策与理念的重要载体。同时,规划设计的建设成果也是后续运营管理的实体。在考虑规划设计本身理念不断升级、内容不断完善的同时,一方面需要“往上看”,以更好地通过规划设计语言落实上位法规及相关政策,并对资金支持、开发模式等新的探索方向作出规划设计层面的及时响应;另一方面还需要“往前看”“往后看”,通过城市体检评估系统化梳理问题,为规划设计提供更多基础数据及建设诉求,让规划设计更有理有据。通过城市更新建设评估,构建评估及反馈机制,形成闭环,完善规划设计工作体系。
规划设计之上,应有立法保障。2021年8月,《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于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上海进入“十四五”时期的首个关于城市更新的人大立法文件,也是上海“城市更新”首次上升到地方人大立法层面,让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有了地方法律依据。
规划设计之前,应做好资金保障和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对于城市更新无疑是必要的“米”。为了加快推进旧区改造,探索超大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上海按照“政府指导、国企发起、市场运作”的原则,共同发起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基金。该基金采用“引导基金+项目载体”模式,总规模800亿元,其中上海城市更新引导基金规模为100.02亿元,引导基金的投资领域将聚焦于上海市城区的旧城改造、历史风貌保护、租赁住房等城市更新项目。球王会
另一方面,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城市更新要治的“病”还需城市体检来“把脉”。上海按照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改革方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的批复》中“建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和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要求,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监测、评估、维护的全过程、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机制,并在城市转型发展和有机更新的背景下,以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心城建成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的工作探索。
对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上海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渐进、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球王会以存量优化来满足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将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公共资源配置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基本单元,将设施配置与人的活动对接,匹配空间与社会属性,有效分配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早在2016年,上海就开始探索“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市微更新试点,在近六年时间里,上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社区“边角料”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变成全新的游憩空间。2021年9月1日,《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开始正式施行,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发挥社区规划师在城市更新活动中的技术咨询服务、公众沟通协调等作用,推动多方协商、共建共治。以“社区规划师”为代表的参与式社区规划制度将在上海全市范围内推广试点,预计于2022年实现上海全市各街道、各居村全覆盖。近年来,上海各区积极推进规划师进社区,开展各类家园建设、社区更新项目,从大一统的宏观规划,向小而精的社区微更新转变。
规划设计之中,需做到系统整合,实现全生命周期和设计全要素。系统整合可以分两个方向,一个是纵向整合,通过规划设计将上位法规、政策、理念、开发模式、体检评估等内容与建设评估、反馈机制、运营管理等内容进行整合考虑,并通过规划设计语言表达出来。另一个方向是横向整合,规划设计过程中,将各利益相关方、各专业技术人员及公众诉求进行系统整合,以减少工程返工并更好满足各方需求。
横向整合的公众参与方面,以某地区公共空间贯通规划设计为例,该项目以公众使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导专家、居民、游客、设计师、社团、媒体等多种人群共同参与,依据公众参与的反馈信息,在主题分段、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公共空间、服务设施和视觉标志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为今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全生命周期方面,规划层面应从规划编制、实施推进、政策保障、监督管理等多方入手,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城市更新相关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建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设计层面应从项目论证、立项、设计建造、运营管理、改造重建的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入手,统筹考虑系统整合,为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设计全要素方面,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8月10日发布全国首个《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为所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市政设施提供详实的建设设计指南,创新性提出“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原则。针对近十项内容的技术标准进行梳理,为上海打造平整、坚实、美观的街道路面提供了可循之道,为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技术支撑。
规划设计之后,应具有可操作的运行维护体制机制。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提前并统筹考虑后续评估及运行相关问题,将可能遇到的运行维护问题解决在规划设计阶段。一方面要考虑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内容以及反馈响应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还需要系统考虑后续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管理的诉求及可能性。对考虑到的问题要予以合理化响应。
城市更新是存量发展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做好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工作,需要跳出规划设计,又要保持规划设计自身的专业性。要有开放的思想、球王会协同共融的工作方式、积极学习借鉴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通过规划设计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城市更新所所长,注册城乡规划师,LEEDAPRBuildingDesign+Construction,上海城市更新青年规划设计师联盟成员。获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1项,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城市设计与专项规划三等奖1项,河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1项,上海建工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生态混凝土创新设计应用大赛二等奖1项、球王会三等奖1项,2021年度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板工程授牌项目2项。
近年来,贵阳市紧抓国家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的机遇,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在破“旧”立“新”中“蝶变”,赋能城市更新,为居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加强前期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维护物业管理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安徽省黄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物业承接查验工作。
日前,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建筑软件实验室授牌暨广联达(西安)数字建筑产品研发基地入驻仪式在陕西西安举行,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再添“重器”,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新疆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企业数字化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全区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为动力,推进建筑企业数字化应用,形成涵盖企业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生产融合一体的建筑业数字化应用体系。
为持续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上海浦东新区通过集中新建、商品房配建、存量建筑转化等方式,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从一张床到一套房多层次满足群众租住需求。